博鱼官网AWE 2024:见证海信的科技远征!

  新闻资讯     |      2024-03-29 12:57

  博鱼官网AWE 2024:见证海信的科技远征!3月14日,备受瞩目的AWE2024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三大家电及消费电子展之一,AWE一直被视为产品创新与消费趋势的风向标,广受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在大显示市场站稳“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品牌海信携最新的产品及战略方案惊艳亮相,从可折叠、激光显示再到智能互联,多场景的产业布局尽显科技底色。

  显示业务,是海信起步的产业,也是海信借以立足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产业,而它的展区就在本次展览的中心位置——显示区。

  海信旗下的最新旗舰产品在此集体亮相,包括旗舰Mini LED电视新品110UX、海信升降卷曲激光电视、全球首款8K屏幕发声激光电视、全球首款可折叠激光电视。

  其中本次亮相的全球首款可折叠激光电视于去年9月发布,在超百吋的尺寸基础上,要实现可折叠,对海信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有平整度达到1/1000以下的力学创新,又要有具备精密光学微结构的可卷曲膜片,每一项能力都需要厂商在背后的钻研与深耕。

  而类似超大尺寸折叠屏电视这样惊艳行业的产品,之所以能够从海信手中诞生,背后是整个团队长期以来在显示产业中的坚韧付出。

  为什么海信能在国内乃至全球显示领域保持引领者姿态?这一点,从打破欧美日韩的芯片垄断之际可见一斑。时任董事长周厚健认为,做电视没有自己的芯片,永远都是二流企业。

  2005年6月,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了,这是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以正式产业化的芯片,结束了中国显示产业使用海外芯片的历史。

  之后的2007年,坚持“技术立企”的海信做出了一次大胆尝试,进入激光显示赛道开始技术筹备。经过7年间的反复投入试错,2014年9月,海信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带领中国激光显示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当天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对其进行报道并评价:激光显示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的长期垄断地位。

  研发之路困难重重,「7年」中有无数艰难困苦、也有无数人想要放弃。而海信都固执地坚持下来了,这与“工程师文化”分不开关系。

  现任董事长贾少谦曾经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到:海信是一家工程师文化比较重的企业,从周厚健董事长那时开始,海信管理层整体上就是一个偏好用技术、用质量去赢得市场的经营逻辑,同时追求发展过程中的稳健性、安全性——这造就了企业独有的气质。

  正是这样一个企业,用技术上持续投入的“工程师”精神,带领海信自身、也带领着中国显示产业在激光显示之路上狂奔,此后一路主导着激光电视从4K到8K、从单色到三色的迭代进程,同时也引领着折叠屏、卷曲屏等创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如今海信已经通过产品确立了自己的领先地位,并成为唯一实现全色激光电视全尺寸覆盖的品牌——创造出全球首款120吋可折叠激光电视也就不足为奇。

  正是这些“科技驱动的差异化、高端化产品”,让海信拥有了在大显示领域站稳龙头地位的底气,全球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海信激光电视2023年全球出货量占有率高达49.5%,蝉联全球第一。

  如今所看到的每一场视觉盛宴、每一款领先产品,背后都是海信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与研发,正如海信集团总裁于芝涛所说:“做企业是不易的,而选择做技术创新是其中最艰难的一条路。”

  2019年时,海信在当时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增长目标,也希望为集团业务寻求更多可能性。这意味着,海信不仅要把握住传统的黑电赛道,更要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技术找到更好的外延。

  事实上,这也是近几年以来家电行业整体的变革方向。当家电行业进入成熟期,当市场从增量进入存量,企业之间的相互“挤压”等,众多家电企业都开始寻求变革与转型的方向。

  有些品牌选择进行用户细分与高端转型,有些品牌选择数字化转型,有些品牌则选择从传统的家电向外拓展边界,最终成为一个高科技企业。

  在这三条路径之中,无疑后两者是相对更为困难的,它需要的不仅是了解自身特长、了解用户特性,还需要更多的技术与产品的投入。但这对于“技术立企”为战略的海信集团博鱼BOYU体育,则是一个更为合适、也更加踏实的选择。

  事实上,海信选择的道路整体上可以被认为是第二条与第三条的结合,那就是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进行产业拓展。海信通过已有的技术禀赋,带领显示技术走出客厅,消融屏幕的边界,同时结合数字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智慧生活的转型升级。

  车载显示便是在拓展显示边界的过程中,一个份量相当重的部分,如同车企们所宣传的那样:汽车可以成为第二个家,海信通过显示技术线正在验证这一事实。

  在本次AWE展览的“战略区”,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车载显示技术如何拓展海信集团的显示边界,无缝的显示已经从家被拓展到汽车:海信的AR HUD采用行业领先的全息显示技术,让驾乘人员无需低头即可获取信息,激光全息投影则借助车载光学技术,实现侧窗/后窗玻璃的全景投影,将车窗变成影像巨幕,把汽车变成行驶的沉浸影院。

  被拓宽的不只是显示的边界,更是海信的增长边界,2021年海信完成了对日本三电株式会社的收购,后者曾经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空调和空调压缩机的供应商,在全球都有布局。此前,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透露,海信已将汽车电子定为第二增长曲线之一。对海信来说,汽车电子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切入点,通过收购把双方的基础能力和产业优势叠加到一起,从汽车电子到智慧交通,海信未来就可以在这个赛道上进行产业升级,拓展出一个新的成长型业务。

  事实上,过去几年海信依照“拓展技术外延”的思路完成了多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收购,包括欧洲的Gorenje、日本的东芝电视以及今年1月份对乾照光电的控股。

  用贾少谦的话说,“这些收购……要么带来产业协同效应,要么实现资源平台共享效应,要么是通过现有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拓展出一个新的赛道。”

  如今在多年的积累后,海信集团目前已经拥有了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等上市公司,旗下还拥有海信、东芝电视、gorenje、科龙等多个品牌,业务更是遍布汽车电子、智慧交通、智慧物联、自研芯片等各个领域。

  在展览现场,海信更是融合了“家庭-社区-城市”的能源解决方案,让观众直观感受节能减排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工业储能、零碳住宅智慧能源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到智慧楼宇系统,这些都是海信有关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的答案。

  开幕当天,海信各个展台前人气爆满,潮流科技的展示也吸引到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现身,在海信总裁于芝涛的陪同下,他详细了解了海信在芯片、车载显示、商用显示、精准医疗、激光显示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并在家电产品区、欧洲杯打卡区、全球首款8K屏幕发声激光电视、全球首款可折叠激光电视前进行了场景体验,感受激光电视产品的健康护眼科技,海信领先的科技和打造的各式场景给这位物理学博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计划在自己的物理课上专门介绍。

  “技术立企”是海信从建立之初坚持不变的发展战略,过去海信也不断以自研为核心在多元领域拥有了深厚的技术沉淀,所有的拳头产品也正是基于“技术立企”的战略在长期主义理念的指引下打造出来的。

  但无论是作为成果的产品还是作为支撑的技术,对于一个品牌来说,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科技家电行业的龙头品牌,海信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技对需求的引领,是优化用户在更广泛场景下的科技体验。

  当细分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成熟期时,实现产品或者技术上的突破变得非常艰难,但更难的还在后面——品牌必须要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站在用户角度提升体验,最终成为走进用户内心,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

  这也是在海信的战略展示区和璀璨智慧生活展示区的展品和解决方案在传达出的一种精神——家电不再只是家电,更是帮助用户享受生活的一套方案;科技不再只是科技,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的美好体验。

  生活也不只是在家庭内部,它的边界正在被海信不断拓宽——从智慧家庭到智慧社区再到智慧城市,从智慧商务到智慧医疗再到智慧交通,小到一家,大到一城,海信正在为人们带来全场景、全业态、全智慧生活。

  在家庭内部,可以让海信旗下的智能设备,都通过海信爱家APP链接并管理,真正实现为每一位用户定制的家居环境;而在家庭之外,则可以通过车载显示拓宽家庭体验、通过智慧楼宇系统扩大智能家庭的范围,最终享有智慧城市生活。

  这一切的提升,最终都是在为“用户体验”服务,而在用户体验升级的过程中,与用户建立深层链接也是海信一直坚持的原则,不仅体现在产品端,也体现在营销选择上。

  其中,竞技体育一直是海信与消费者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从亮相澳网公开赛的首个中国企业,到刷屏欧洲杯、世界杯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海信已经通过体育营销搭建起了与全球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3月14日AWE的开幕现场,海信集团副总裁胡剑涌也宣布了将竞技体育的外延拓宽,进入到电竞领域,并正式成为2024年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以及重庆狼队的官方合作伙伴,这也是它的品牌升级与年轻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技术立企”是战略指引,而为更多用户提供符合场景和价值需求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才是海信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的初衷,也是海信“人本科技”的品牌价值内核。

  而纵观海信的展区,无论是覆盖家庭到社区的显示之网,还是从芯片到显示技术的投入,亦或是努力贴近用户,让用户在海信的品牌中实现更高级的生验,最终汇合到一起,都在重申着海信的品牌价值主张:“将以人为本的科技融入生活,让人们享受每一刻的幸福”。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